乡村留守儿童的“好家长”——王冠臣
作者:赵 建 王君红 来源:本站 点击数:3689 次 发布时间:2019-06-05

   树不撑百斧,人不撑百言。我和学生相处的法宝就是交流,我相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合沟中学王冠臣

今年已经是合沟中学的王冠臣老师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十七个年头了。第一眼见到王老师,满头的银发给人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我带的班级全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所以他们更需要关怀与关注。”王冠臣自从带上这样的班级以后,早上五点多到校,晚上十点多离开校园成为生活的常态。“披星戴月说得就是王冠臣老师这样的人”,同行调侃的语言中更多的是尊重与佩服。

留守儿童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问题,也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攻坚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短板。合沟作为偏远乡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为棘手。学校为了整合教育资源,组建了留守儿童之家,王冠臣老师就是这些孩子的“临时家长”。 “脾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教学的智慧随着阅历的丰富却在增加。我觉得教育学生就是耐心陪伴的过程,有些东西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不必急于一时,不要急在一事儿。”对于教育,王冠臣老师这样解读。

作为合沟本地人,熟悉的人脉给他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为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家访必不可少。“如果学生放学的时候拖着行李箱,四处溜达而不愿意直奔回家,那就说明家庭情况一定有问题,这样的孩子必须家访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王冠臣的家访工作有自己的特色,他并不是毫无目地的走访,而是把学生情况基本摸清后,再去家访。“知己知彼,才能打赢这场心里与心里的仗啊。”在合沟生活多年,邻里乡亲,基本都是熟人。“他工作可细呢,对俺孩子负责哟。俺孩子不太听话,也就肯听王老师的话。现在俺孩子上高中,真的非常感谢王老师,他比俺孙子的爸妈还上心啊。”住在合沟中学对面的周奶奶提到王冠臣老师对自己孙子的帮助,非常感激。

王冠臣_副本.jpg

“老师是一个严肃与幽默有机结合的矛盾综合体。平时上课的时候非常严肃,但是平时也爱和学生开玩笑,和我们的关系很铁。”现在九年级就读的班长李兴泽提起自己的班主任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我那段时间,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心情真的太乱了。王老师就天天做我的思想工作,和我聊了很多。他跟我说,心静则智生,心乱则愚起。我觉得我时时刻刻被老师关注着,那种感觉真的很好。”杨婉婉,一个文静内秀的女生提起自己的班主任却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事情。“话不说太多,但是又不能不说。每天早上一两句话,让学生能方便记住,知道该做什么就行了。”王冠臣对班级管理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初三的学生,心里急啊,很多孩子表面看起来,啥都不在乎,其实内心非常急躁。作为班主任,你必须得抓住节点和学生交流,这样才能真正的走入到学生心里。老师做到毫无保留,与学生推心置腹,将心换心,学生才愿意与你交心,对不?”

“你的身影就是学生的行为,班主任是班级的魂,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什么样,班主任也必须做到言出必行。”王冠臣老师是早操跟操队伍中年龄最大的老师。他的言行也真正的影响着他的学生。“我因为一次运动,把肌腱拉伤了,医生建议我休息一个月,学校也把我的工作另做了安排。我在家里躺了两个星期。星期天,班里孩子一齐来到我家,给我买了水果。孩子们哪有钱啊,我真是特别感动,所以我就拄着拐到学校来上课了。”

因为忙于工作,家庭的生活重担全都托付给了自己的妻子。王冠臣的母亲已经九十四岁高龄,因为身体原因,常年卧床。王冠臣为了照顾班级的孩子,只能早起看一眼熟睡中的母亲,晚上回去时和母亲说一会儿话。“我带毕业班,压力大,妻子也很了解我。因为对人家感到愧疚,所以我就多说点好话儿,夫妻多年,彼此也都习惯了。”所有的忙碌、辛苦与付出,都变成了云淡见轻的一句话。习惯已经让这位在教坛站立近三十年的老师忘记了去计较得与失之间的距离。

  以心为田,让留守儿童倾情于爱,去弥补一个个幼小心灵缺失的精神营养,如春风化雨,似雪中送碳,让乡村留守儿童在温暖与关爱中大步前行,去体验成长的幸福与快乐。王冠臣用一生的坚守与执著彰显着教师平凡中的伟大,也见证着教育的神奇。


暂无评论